两栖作战,海军陆战队自2017年调整组建以来,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备战打仗上,加快推进转型建设,加快提升作战能力,努力锻造成为一支合成多能、快速反应、全域运用的精兵劲旅。
把好清水北上第一关南水北调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如何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指导新的实践,带来新的改变。
——习近平2021年5月14日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位于河南南阳的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水龙头总开关。渠首大坝是清水北上的第一道闸门,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监测渠首大坝以上的入库水源,守护好源头的大水缸,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出品人:王仁海总策划:卢慎勇 刘林军策 划:潘少甫 时舜英监 制:程文杰 唐澜统 筹:李洋 刘大彬 董大炜 王建东 慕嘉烜。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南水北调渠首的工作人员为之振奋、为之鼓舞。——习近平2021年5月14日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特殊环境监测员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在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公司,他们的环境监测员竟然是几十只梅花鹿。从鄂州起飞,1.5小时飞行圈可抵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城市群,辐射全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博 摄核心提示大山挽起两省,大河滋养两地。在5G、北斗等新技术加持下,阳逻港不仅是我国首个铁路装卸自动化码头,也是长江中上游首个智慧集装箱码头。2023年,中欧班列(武汉)年发运量首次跨过千列大关,同比增长64.7%。目前,花湖机场单日最高货运航班起降120架次、货邮吞吐量近3000吨。
河南日报资料图片两地专家这样说河南的交通日趋多元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关于河南交通,我有三个深刻印象。处于武汉城市圈中的鄂州,距离武汉只有1小时车程,路网密集,公路、铁路里程数按单位面积算,在国内首屈一指。
其中最多的就是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约占32%。当大地再次从晨光中醒来,近90架全货机满载货物鱼贯离港。子夜,一架架飞机就会穿过云层,在东、西跑道次第着陆。发运的货品中,湖北本地货源占比约80%。
龙门吊、桥吊起落不停,集装箱堆垛成山,重型货柜车穿梭其间。黄金水道,千帆竞发。陈晓勉说,港站同场、运输同场、关检同场、信息同场,真正打通了铁路和水路运输间的‘最后一公里。第三是河南在大力发展水运。
资料显示,我国有15个高铁站在5小时内通达城市超过50个,排名第一的是郑州东站,5小时到达城市112座,第二名才是武汉站,河南还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铁网。航运向东入海,班列向西入欧。
空中丝路链接全球,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国际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形成内陆开放的空中出海口。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内河航运作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之举,加快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完成投资1000亿元,通航里程达2000公里以上,打造淮河等4条通江达海新通道,基本建成周口港等6个现代化港口。
日新月异,动能澎湃。从湖北三大货运枢纽到河南四条丝绸之路,流动的交通大通道活力澎湃,挺起中部脊梁的战略支点不断抬升。连日来,河南日报记者一行走进荆楚大地,实地探访九州通衢湖北做强做优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创新实践。东风进出口公司国际物流服务部部长徐天表示。目前,中欧班列(武汉)拥有53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6个城市。郑州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首批15个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第二是河南努力建设空、陆、网、海四条丝路。随着顺丰货运机队规模扩大,分散的点对点运输出现明显弊端,飞机腹舱带货和货机使用率均得不到充分释放。
曾经的武汉阳逻港,集装箱班列要从20公里外的滠口铁路货运站始发,或到60余公里之外的吴家山集装箱铁路中心站转运。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副总经理岳斌说。
2024年,河南计划完成投资200亿元,推进实施23个内河航运项目。不远处的铁水联运场站,装满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武汉)鸣笛启程,向西开往欧洲。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郭北晨 整理)携手共建祖国立交桥□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郭文奇湖北位于京津冀至粤港澳、长三角至成渝两条主轴交会处,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积极对接中部地区大通道建设,充分运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拓空间、作贡献,豫鄂枢纽经济未来可期。枢纽先行扬新帆,引客聚产天地宽。过去一年来,河南将内河航运发展提升到空前高度,做大航运文章、做强枢纽经济,承载这一构想的11246工程蹄疾步稳。
一个地处长江之腰,是长江经济带承东接西的重要枢纽。可白天走进机场,却没有想象中热闹,周围一片静悄悄。
满载货物的班轮准备起航,向东驶往韩国。钢铁驼队畅联东西连结、停车、试拉……在武铁汉西车务段吴家山车站,调车区长熟练地将货车送往货物线。
通过打基础补短板谋长远,加强枢纽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湖北作为陆海空三个丝绸之路交汇点的枢纽地位更加凸显。2012年,武汉在全国第二个开通中欧班列,多了一条陆上的黄金通道。
——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场站,集装箱堆垛成山。河南战略地位突出,近年来加快建设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通道枢纽。值得一提的是,花湖机场的货邮吞吐量从0到1万吨用时7个月,从1万吨到10万吨、从10万吨到30万吨均用时仅3个月。网上丝路创新突破,全省已培育认定36个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首创的1210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在全球推广。
这就是花湖机场的与众不同之处,它是一座‘不夜城。湖畔,亚洲规模最大、中国首座航空货运枢纽——鄂州花湖机场坐落于此。
如今,湖北已经构筑起水陆空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位于内陆腹地的湖北,原来商品出口主要靠水运出海:经长江到沿海城市,再通过海运到达全球各地。
在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郑州国际陆港新址,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中欧班列的新家已显雏形,建成后将具备中欧班列年发运万列千万吨的承载能力。空地之间的群起群降和夜至朝发,每天都会在花湖机场上演